
我们最近读到了一些关于蟑螂群体密度对生长影响的研究。其中一项研究挑战了人们对杜比亚蟑螂饲养环境的普遍看法,并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将新孵化的若虫从繁殖群中移出的方式。为若虫提供单独的饲养空间从直觉上来说合情合理。然而,这可能会导致生长不理想。
你可能已经想到了,我们对杜比亚蟑螂的繁殖问题考虑得相当周全。但即使你不是我们,也不是效率至上的人,也应该关心这个问题。几乎所有饲养或饲养杜比亚蟑螂的人,最终都会遇到繁殖问题。蟑螂种群的扩张通常比大多数人预期的更早需要关注。由于这种蟑螂每年产卵五次,每次产下几十只幼虫,无论你是否做好准备,繁殖问题都可能出现。
虽然蟑螂繁殖问题通常会导致难以克服的难题,包括物理限制和对稀缺资源的竞争,但有一个假设始终是肯定的:若虫在有自己的饲养空间时生长得最好。将若虫与成虫分开饲养是杜比亚蟑螂繁殖者的常见做法。这样做的目的是,将若虫从繁殖群中移除可以减少资源竞争,使蟑螂更快乐、更健康,更重要的是,繁殖力更强。这似乎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的双赢。成虫有了更多的活动空间,若虫也不必与体型是其50倍的蟑螂争夺食物和空间。
但这真的正确吗?研究表明,情况可能并非如此……某种程度上如此。
研究
美国陆军军需品研究、开发和工程中心(偏偏是这个?)的A. Wharton等人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探讨了蟑螂群体密度与生长之间的关系。我们不清楚美国陆军为何要调查蟑螂的生长情况,但我们确实发现了这一点。这就是生命的奥秘。
这项研究主要关注两点:(1) 蟑螂成年时的体型;(2) 它们成年的速度。影响这两个因素的自变量是种群密度。研究人员想了解密度如何影响蟑螂从出生到成年的生长发育,而他们的发现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单独饲养的若虫比被其他若虫包围的若虫生长速度明显慢。而且,在某种程度上,环境越拥挤,生长速度越快。这一发现与其他研究蟑螂生长和种群密度的研究一致,因此并没有什么独特或有趣的地方。

但是……这是一个很大的“但是”……那些孤立生长较慢的蟑螂若虫成年后,体型会比那些在同龄若虫存在下生长较快的蟑螂更大。作者们不遗余力地试图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他们测试了许多不同的理论,最终确定了身体接触和一种叫做蜕皮激素的激素的结合。他们推测,一起长大的蟑螂之间的身体接触会刺激这种生长激素,从而增强肌肉并提高新陈代谢。因此,这些蟑螂会吃得更多,这解释了它们生长得更快的原因。
因此,我们得到了两种结果:隔离状态下生长较慢、体型较大;非隔离状态下生长较快、体型较小。将这里的想法应用到我们自己的项目中,似乎又是另一种简单且难以逾越的权衡。在这种情况下,权衡是体型与速度的权衡。生长较慢导致成年个体体型较大,而生长较快导致整体体型较小。这很合理。但随后研究人员发现了第三种情况,它改变了一切。
在成虫存在下饲养的若虫生长速度与在非隔离环境中饲养的若虫一样快,并且它们的体型也与隔离环境中饲养的若虫一样大。基于这些数据,似乎两者之间可能根本没有任何取舍。或许杜比亚蟑螂养殖者可以兼得两者之长:快速生长的若虫和大型成虫的饲料。
但为什么呢?成年蟑螂的哪些特性会导致若虫生长更快,最终长到更大的体型呢?研究人员不确定其中的机制,所以他们又回到了之前关于接触刺激和激素的理论。值得注意的是,另一项研究的作者在观察到同样的结果后得出结论,身体接触对蟑螂内分泌发育有心理益处。我们之前并不知道蟑螂也有心理活动。看来你每天都会学到新东西。
那么底线是什么?
结论
养育只养若虫的群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直都显得有些不自然。没错,它们只是蟑螂,但在注意到大群蟑螂幼虫在离开繁殖群体之前显得有些无精打采、缺乏活力之后,以及在了解到“蟑螂心理学”的存在后,我们决定做一些测试。
虽然这些数据的相关性尚无定论,但核实一下也无妨。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开始进行实验。我们将一些成年雌性蟑螂添加到我们分离若虫和繁殖者后建立的新幼虫群落中。我们不知道具体会发生什么,但研究发现,单独饲养的蟑螂与与其他若虫一起饲养的蟑螂相比,其体型大约有10%的差异。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这意味着与成虫一起饲养的蟑螂,其成年体型比仅在其他若虫附近饲养的蟑螂增加了10%。当然,所有事物都不是平等的,所以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10% 听起来可能不多,但蟑螂越多,实际效果就越大。然后我们考虑了这项实验的成本,几乎为零。随着我们了解更多信息,我们会更新这篇文章。这需要一些时间,而且结果无疑会包含一些混杂因素,但我们很想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什么……或者更准确地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否真的会发生一些事情。
更新 1
大约两个月过去了,我们并没有发现只有若虫的围栏和有成虫的围栏之间有任何体型或生长差异。我们稍后会发布更多相关信息。
更新 2
经过大量努力将若虫与成虫分开并寻找生长差异后,我们终于得到了结果!
更新 3
一年多后,我们再次审视这个问题,并基本维持了我们的结果。
我们的结论是……鼓声响起……
单独养育的若虫和与成年雌虫一起养育的若虫没什么区别。至少我们没发现有什么区别。唉。算了。
可能存在差异,但我们未能观察到。也可能是因为对照组和测试组菌落的接近性,导致彼此受益。研究人员推测,他们观察到的生长加速是由于激素的影响。如果是这样,一个菌落的激素可能会影响附近的另一个菌落。我们目前尚不清楚。这就是底线。
那么,我们学到了什么吗?很遗憾,什么用也没有。所以我们继续在单独的容器中饲养若虫,没有成虫。如果与成年雌性生活在一起对激素有好处,那么我们的幼虫与成虫的激素水平足够接近,能够获得这种好处。又或者,这种好处太小,不足以产生影响。又或者,研究人员在其他蟑螂幼虫和成虫中观察到的结果是正确的,但它并不适用于杜比亚蟑螂。无论如何,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知晓。